离开?

不离开?

这一刻,广东宏远的徐昕肯定在脑海里无数次演练过自己的选择。

如果说篮球场上的胜负是瞬息万变的,那球员们的心态,尤其是年轻球员的心态,可真是比任何比赛都复杂。

刚刚21岁的徐昕,凭借着那身2米26的身高和112公斤的体重,若是在CBA这片竞技场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,那真的是“天赐良才”被浪费了。

这是我们对他天赋的期待,也是多少球迷心头的痛。

再来看看朱荣振,咱们的“CBA浪子”。

跟徐昕的年纪差不多,身高、体重也差不多,怎么也算得上同命相连的兄弟俩。

朱荣振这一路走过来的历史,简直像是CBA圈里的一个“警示片”。

在辽宁,跟随队伍拿下了总冠军与亚军,可问题来了——你可能想象不到,这样一个中锋选手,竟然在后期的租借生涯中表现得“无声无息”。

从山东到辽宁,再到四川,结果换来的是身影越来越模糊,最终在26岁的年纪,没了球队的召唤,成了远离赛场的普通人。

你说这不冤枉吗?

他身上有那么多的天赋,但机会、态度和环境的拼凑让他差点错过了属于自己的那颗“明星之星”。

回望徐昕的情况,突然觉得,有些事真的是“前车之鉴”。

如果他走得不够稳,慢慢滑向朱荣振的结局,那岂不是得不偿失?

篮球这条路,一步错,步步错,真不是开玩笑。

那么,徐昕呢?

这个刚刚登上CBA舞台的“天之骄子”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。

他是否会重蹈朱荣振的覆辙?

显然,心里没有个清楚的底儿,谁也不敢轻言答案。

你看到这几场比赛,他在场上的表现,多少还是让人担心:虽然高大威猛,技术上却还不够娴熟,很多时候还是显得有些稚嫩,脆弱的心态一碰就破。

看看那些外援在场上“老辣”的表现,徐昕在这些对抗下,似乎总是处于“跟不上节奏”的状态。

但,咱们是不是该给他一些时间呢?

我总觉得,这个21岁的年轻人如果真的能适应节奏,勇敢去面对自己内心的惶恐,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,他或许会像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,最终破土而出。

要知道,天赋从来就不是一切,虽然他现在不完美,但如果他可以接受现实,迎接挑战,完全有可能迎来翻盘的机会。

当球员和教练的关系走到矛盾的边缘,离队的念头开始浮现,我突然意识到,这背后不仅仅是球场上的技术问题,还有心态、决策、甚至未来规划的深刻博弈。

球员们,尤其是年轻球员,背负的压力真的很大,尤其是对于像徐昕这样的天才少年,恐怕更容易被“期待”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。

看回朱荣振的例子,虽说他身处的环境与徐昕不同,但他们的处境却又如此相似。

两人都曾是“篮坛的未来”,有着一线的天赋和强悍的身体素质,但最终,他们却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,陷入了“过度期待”和“现实困境”的双重困局。

而这两者的冲突,也许正是篮球路上最为沉重的包袱。

你说他想离开?

又能去哪儿呢?

CBA的舞台如此广阔,但站在台上的人却不见得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有时候,想想,篮球场上的每一步,真的像一场“天命”的博弈。

像徐昕这种有着大好前程的年轻球员,如果不抓住合适的机会,那些曾经为他加油的声音,最终也许会在沉寂中消失不见。

我们只能等待他的选择,而他,也只能让自己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竞技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
但我想说,徐昕,别做第二个朱荣振。

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被忽视后再次崛起,这条路真的不容易走。

不论是从教练的角度看,还是作为球迷的心态看,能否避免“朱荣振现象”的重演,答案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能掌握技术,更在于你能否抓住属于你的那一瞬间的机会。

球场上的真理,永远是在比赛结束后的更衣室里。

在那里,没有华丽的球鞋,只有真实的自己和每一次的选择。

球员的成功,或许就是在这漫长的困境中依然没有放弃,寻找突破的勇气和决心。

也许,下一场比赛,徐昕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他,那个真正敢拼敢闯的球员,才是广东宏远最需要的“新星”。

这条路,或许他可以走得更远,只要他选择用自己的双脚迈出下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