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立刚:明知存在安全隐患的旧芯片,仍高价采购,企业请说明原因
美国官员透露,英伟达主动向美国政府交了15%的收入,换取了芯片出口的许可证。
项立刚对这事儿表态挺犀利,直言英伟达芯片问题不少,提醒中国市场别被坑了!
从彻底封禁到有条件的放松,英伟达H20突然获批,这对中国科技圈来说,既像一剂“甜蜜的毒药”,也是美国巧妙的策略,精准投放的一个“阳谋”。
四月里,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讲话犹如出鞘的刀锋,誓言要“扼住中国AI的咽喉”。可是到了七月,气氛突然转变,毫无预兆地出现了变化。
特朗普的态度逐渐变得灵活起来,传出“可以出售”的信号,就像一个狡猾的商人在用尽手段压迫之后,打算大肆抛售清仓。
英伟达H20的许可证在中国科技圈掀起了轩然大波,项立刚觉得嘛,这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“骗术”。
他痛斥那些打算买H20的企业,觉得这就像是在抱美国的“过时芯片”,就是说是在引进虎豹,给国家安全埋下了大隐患。
最让人害怕的,还是那个隐藏着的“后门”。项立刚看得更为直白,也更是犀利:“很大可能就是有后门。”
他觉得,美国费尽心思放行一款性能不怎么样、价格又高的芯片,并不是出于好意,估计就为了清理库存赚点钱,同时还把一个可以远程操控的“木马”植入中国的AI产业核心。
不过,对于一些中国公司来说,要么就得买,要么就别想发展,国产大模型突然火的很厉害,背后其实是对推理集群算力的巨大需求。
市场不等人,业务扩张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在有限时间里找到最合适的方案。而英伟达的H20,就像桌面上的“最佳选择”。
虽然它的FP16性能只有每秒148万亿次,差不多只有旗舰H100的三分之一,可以说是个“缩水版”,但支撑它的,是英伟达多年打磨、几乎垄断整個AI开发市场的CUDA生态圈。
这套生态系统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,把众多开发者、算法和各种应用都紧紧缠绕在一起。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这个体系的中国企业来说,换个赛道意味着得付出不少迁移成本,而且还存在不少未知的技术风险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选择H20完全是基于商业思路和既有的路径依赖做出的必然选择。实际上,H20的售价甚至比国产的高端芯片还要实惠。
大部分中小企业用的算法模型都是开源的,许多这些开源模型因为在英伟达的环境下训练,跟国产芯片的兼容性就有点难搞得下来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可得花不少研发和时间上的投入,特别是如果他们的用户没有特别明确的安全要求,那就主要关心各种成本和实际应用的效率了。
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买H20可能担心性能跟不上需求,更怕遭遇监控,或者哪天被远程“锁死”。要是等国产芯片,可就得面对产能严重紧张和生态系统还不成熟的难题。
当企业领导们在“下单”还是“放弃”之间纠结不已时,项立刚一句话点破:美方放行H20,可不是随便清点存货那么简单,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“精准投放”。
它的主要目标,就是借助一款性价比“刚刚合适”的产品,巧妙地将中国的AI企业“绑上了车”。虽然价格不便宜,但在国产替代方案还不够成熟的现阶段,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这种“刚刚合适”的吸引力,让中国企业长时间依赖,技术根基也都牢牢扎在别人搭建的“沙滩”上。
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,这点有限的供应,加上“随时可能断货”的威胁,反倒促使中国企业大肆囤积英伟达芯片,推动了销量的提升。
黄仁勋和特朗普之间的谈判,还有英伟达答应向美国政府缴纳15%的在华销售收入作为“许可费”的事情,这些都让真相更清楚了。
这明显说明,H20的放行根本不是自由市场竞争的胜利,而是一场由国家意志推动、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商业操作。
特朗普这个纯粹的商人,用最直白的方式,把英伟达变成了美国搞对华科技战的一个棋子。H20的前景一旦变得扑朔迷离,国产AI芯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。
国产芯片一下子蹿红,市场份额直冲22%,最新的910B芯片在性能上跟H20几乎没差别。像百度这些大公司,已经开始大规模买昇腾910B,用来打造自己的超级算力中心。
这些信息和实际情况汇成一个明白的信号:咱们国家正加快步伐,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,稳稳握在自己手里。
这盘局的焦点,不再单纯是某个芯片的性能多强,而是看能不能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、完整稳固的产业体系,确保安全自主。
在他看来,芯片技术的升级其实没那么玄乎,他直言,“能搞定5nm,就能搞定2nm”,关键难题主要还是那台价钱惊人的EUV光刻机。
厂商们推出不同代的产品,更多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商业收益,并不存在那种无法跨越的技术壁垒。他坚信,这其实说明技术已经攻克掉了,只不过因为关系重大,所以被作为高度机密而保密。
当时间的浪潮汹涌而来,身处其中的每个人,都得得做出自己的决定。
H20芯片的采购单,变成了所有中国AI公司必得面对的问题。这不再仅仅是个普通的商业选择,而是牵扯到立场和未来走向的一次“站队”考验。
华为昇腾芯片的订单要到明年才会到位,寒武纪的股价在质疑声中竟然快速飙升,市场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。国产替代的潮流已经开启,给那些还在犹豫的公司和政府部门留下的时间,也许真的就只有这两年了。
项立刚以前那些听起来挺激进的提醒,比如“买H20得向国家报告,负责人要担终身责任”,如今看来,已不再是危言耸听,而更像是一种满怀忧虑的前瞻眼光。
当一个国家的产业安全和某个企业的商业利益产生矛盾时,哪个更重要,大家心里都很清楚。
最后的抉择,不仅影响着一份订单的输赢,还关系到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科技冷战格局中,我们为未来铺下一步棋,走出怎样的一步。
这一步,已经没有后退的空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