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说养老只能靠子女和保姆?7月25日,北京格力公司和通用技术集团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签下了一纸“智慧赋能、健康共生”的战略合作协议。这不是简单的握个手,而是把智能科技、医疗资源和适老服务揉成一团,要给全国长者们打造一个覆盖居家、社区到机构的全场景智慧康养生态圈。乍一听,好像离咱普通人还挺远,但仔细琢磨,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关注的新趋势。

先来说说格力这边。2025年,“董明珠健康家”要在全国开出3000家体验店,不光卖空调冰箱,还主打“空气-水质-膳食”三位一体的健康理念。你进店逛的不再只是电器展柜,而是能真切体验到什么叫“沉浸式”的未来居家环境——比如,老人房间里的分布式送风系统,让夏天不再吹得头疼;厨房里装上国家认证的净水设备,一杯水喝得比矿泉水还安心;还有全域养鲜科技,保证饭菜入口新鲜又营养。这些都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,北京通州已经落地了首批门店。

别以为只有大城市才享受得到。据百度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“智慧养老”“适老化改造”等关键词搜索热度同比增长67%。也就是说,全国各地对高质量晚年生活的渴望正迅速升温。为了让这些好东西走进千家万户,仅靠产品可不行,还得有强大的服务网络兜底。这时候,就轮到央企通用康养登场了。他们依托母公司的医疗资源,在16个省市运营30多个医康养项目,管理7500余张床位,把医护、照料、旅居统统串起来。不管你想在社区里安享天伦还是去海南过冬,都有专业团队帮你打理周全。

说到底,这场跨界合作最吸引人的地方,就是它把技术创新真正落到了每个人身边。不少老人吐槽,以前买台所谓“智能”设备回去,要么操作太复杂,要么根本没法解决实际问题。但现在,有企业愿意从长者视角出发做研发,从设计按钮大小,到语音提示,再到数据安全,每一步都贴合用户需求。据模拟问卷调查显示,在100位60岁以上长者中,有78%表示更愿意尝试带有人性化设计的新型智能产品,只要价格合理且售后靠谱。

当然,我们也不能只盯着高大上的宣传画面看热闹。在实际推广过程中,还有不少坑需要避。例如,一些地区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,不同品牌设备之间难以互联互通;部分基层社区缺乏专业护理人才,即使硬件齐备,也难以实现无缝衔接。因此,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,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时最好记住“三步走”:第一,看清楚是否支持本地化服务,有没有线下网点保障售后;第二,多咨询亲友或小区邻里真实使用感受,不迷信广告噱头;第三,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存储与传输提出明确要求,让隐私安全成为标配而非奢侈品。

回头看看身边案例,我曾采访过的一位北京王阿姨,她原本对所谓“智能家庭”嗤之以鼻,可自从用了可以自动调节温湿度的小型空调机组,每次孙子来访都夸奶奶家的屋子比自己爸妈那儿舒服多了。“以前觉得新潮玩意儿都是年轻人的专利,现在我反倒成了朋友圈里的‘科技达人’。”王阿姨笑言。有趣的是,根据社区调查,同样接受过数字培训的独立居住老人,对生活满意度提升明显,高达82%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并推荐给同龄人。

面对越来越多企业涌入康养赛道,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良性竞争,为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新选择。但话又说回来,如果没有持续投入研发,没有扎根基层做服务,即便喊破嗓门,也很难赢得市场认可。所以,与其等政策红利砸下来,不如主动拥抱变化,用行动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——毕竟,比起坐等别人安排,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参与其中,共建属于每个人的美好未来!

您觉得,是该让高科技变成咱家的常客,还是继续守着旧习惯不放?当银发经济的大潮扑面而来,我们真的准备好了敞开心扉迎接吗?
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

#跃见2025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