嫦娥七号明年探月,南极冰矿藏着什么?地震仪将解月核之谜
我国明年要发嫦娥七号去月球南极了。嫦娥六号去年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样本,科学家这一年搞出了不少新发现。比如说月球形成和演化这些大问题,咱们国家的研究员找到了不少新鲜证据,这在国外学界还挺受关注的。
嫦娥七号任务重点有两块。一块是找水冰,另一块是安个地震仪。为啥要找水冰?因为月球上要是真有冰,以后建基地就能用上,还能分解成氧气和氢燃料。不过到现在为止,水冰存不存在还没实锤,得靠嫦娥七号去南极的阴影区确认。
月球背面从来没放过地震仪。之前阿波罗任务在正面摆过,监测到月震了。背面到底有没有震?地震仪数据出来才能知道。这事听着简单,但能解开月球内部结构差异的秘密,对搞清月球起源挺关键。
中科院的吴院士说,西方一直盯着南极-艾特肯盆地,咱们六号去了就是争先了。现在七号还要去同一区域,说明这儿确实在月球研究里占头等位置。徐院士补充,光靠美国阿波罗的样本不够,得用咱们自己的样本,慢慢形成中国理论。
嫦娥五号和六号带回来的岩石,科学家们正在显微镜底下仔细看。这些石头年龄不同,成分也有差别,能拼出月球几十亿年来的变化过程。比如说火山活动啥时候停的,撞击坑记录了多少次天体撞击。
明年发射的嫦娥七号具体怎么找水冰?可能用雷达探测地下,或者采样分析。地震仪安装位置要选平坦区域,不然数据不准。这些都是航天器设计时要考虑的实际问题。
之前有人说月球是地球撞出来的,但具体过程还有争议。嫦娥带回的样本显示,月球岩石和地球不完全一样,这可能跟撞击后物质混合有关。现在需要更多数据验证这个假说。
任务周期方面,嫦娥七号预计2026年出发,得在月球工作至少一年。期间得经受温度骤变考验,因为月球昼夜温差能到三百多度。设备要是扛不住,数据就白测了。
国外也在搞探月,印度的月船三号上周刚着陆,俄罗斯也打算2027年发探测器。咱们的嫦娥系列算是走得比较快的,尤其是采样返回这块实现了零突破。
接下来嫦娥七号到底找到啥,咱们只能等消息了。要是真发现水冰和内部结构异常,那对以后去月球长期驻留意义重大。反正科学家们现在还在盯着现有样本琢磨,新数据来了又能再吵一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