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舰编队驶入香港,中国鹰击-21让英国舰队落荒而逃!
2025年7月3日清晨,维多利亚港的海雾尚未散尽,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已破浪驶入香港水域。700名官兵身着雪白军装,在飞行甲板上排出“国安家好”四个大字,岸边的香港市民挥舞国旗,欢呼声穿透海风。
同一时刻,400海里外的南海深处,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却悄然转向,放弃穿越南海的原定计划,绕道印尼巽他海峡直奔澳大利亚。 一进一退之间,一场无声的海权博弈已然揭幕。
山东舰此行绝非简单的“军事秀”。 停泊香港的编队中,055型万吨驱逐舰延安舰紧闭舱门,反常的戒备姿态引发外界猜测。 军事专家指出,这艘搭载112个垂直发射单元的战舰,正是鹰击-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核心平台。
这种导弹能以10倍音速(3400米/秒)俯冲攻击,从锁定目标到命中仅需30秒,现有反导系统拦截成功率不足15%。 1艘055舰即可在1000公里半径内建立“绝对杀伤区”,而单发成本仅为航母造价的1/5000。
英国航母的仓皇撤退,实为技术代差下的必然选择。 “威尔士亲王”号出发前曾高调宣称要“展示强大的海外话语权”,甚至被英媒吹嘘为“一艘可匹敌中国两艘滑跃航母”。
然而现实残酷:它的F-35B舰载机因故障迫降印度,拆解运回本土;护航舰队靠拼凑盟友舰艇组成;连船锚都需从姊妹舰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拆借。 当这支“纸老虎舰队”得知山东舰编队结束关岛演习后直抵香港,原本穿越巴士海峡的计划立刻改为南下绕行。
若对比双方战力,数据更具说服力。 山东舰编队上月与辽宁舰在关岛海域演练时,5天内起降舰载机1050架次,完成“双航母阻隔域外支援”等实战科目。 而英国航母因起降频率稍高导致舰载机故障,暴露运维体系缺陷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已构建“海空天一体”的打击网络:空射版鹰击-21由轰-6K搭载,射程拓展至1500公里;北斗卫星提供厘米级定位;超视距雷达建立4000公里警戒圈。 反观英国,其45型驱逐舰发动机故障频发,23型护卫舰舰龄超30年,连半数舰载机都需向美军借用。
这场博弈的背后,是海战规则的根本性重构。 自2022年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事件后,大型水面舰艇的生存困境日益凸显。 传统航母依赖舰载机投送火力,但现代反舰体系通过“侦-打-评”闭环实现分钟级响应。
鹰击-21的“双锥体+空气舵”设计使其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式滑翔,配合AI弹道规划实时规避拦截。 美国智库推演显示,此类武器将航母生存窗口压缩至72小时,防御成本激增470亿美元。
香港市民的热情印证了这场变革的民心所向。 山东舰开放参观的2000张门票1分钟内抢空,运城舰反潜直升机甲板前排起长队。
77岁的老引航员黄祺国举着望远镜的手微微发颤——他亲历过港英时期外国军舰耀武扬威的时刻,如今却为国产航母落泪。 当歼-15舰载机低空通场时,有中学生脱口而出:“这才是‘马照跑,舞照跳’的真正保障! ”
英国的选择同样意味深长。 脱欧后,其政客试图用航母航行掩饰产业空心化困局,2025年前5个月中英贸易额突破3500亿人民币,英国对华逆差却激增11%。 一边赚取中国市场利润,一边用纳税人钱财补贴南海巡航,这种分裂政策被港媒讥讽为“殖民梦未醒”。
当“威尔士亲王”号绕道时,社交媒体疯传一张对比图:1997年英舰“卓越”号率34艘舰队在南海巡游,与2025年山东舰055大驱并肩的画面并列,配文“28年,攻守易形”。
鹰击-21的威慑力不仅在于物理毁伤。 红海冲突中,胡塞武装用摩托车发动机驱动的无人机群,迫使美军航母保持800公里距离。
这种“存在即威胁”的逻辑在中国反介入体系中升维:卫星锁定移动目标,高超音速导弹压缩反应时间,分布式部署瓦解集中防御。 美国海军研究院承认,现代制海权的核心已从“控制航道”转向“破坏杀伤链”,而中国正用“智能导弹长城”重划势力边界。
山东舰访港期间,延安舰的警戒状态暗示更多可能。 军事学者注意到,该舰垂发单元可混装反舰、防空、反导导弹,与空警500预警机构成协同网络。
当英国航母转向时,南海舰队的054A护卫舰已前出增援,使编队总垂发单元达704个。 这种火力密度可支撑数十个目标的饱和攻击,而“威尔士亲王”号仅凑齐2艘护航舰。
维多利亚港的碧波之上,历史完成了一次循环。 28年前,英国用炮舰外交结束殖民统治;28年后,其继承者在中国导弹射程前黯然退场。
山东舰甲板上“国安家好”的标语,既是祝福,也是宣言——当海权规则由速度与精度重新书写,捍卫和平的底气,正来自那些突破认知极限的利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