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为端着“铁饭碗”就能安安心心熬到六十岁,领着退休金,带着老伴去跳广场舞?得了吧,那都是童话故事!别看外头总有人心心念念央国企的安稳,实际上,这部门里有多少憋闷、多少“见光死”,只有自己心里清楚。有句话说得好——你以为的岁月静好,是别人拼命加班换来的。数据显示,2023年央企和部分国企开展了史无前例的人员优化,仅半年时间,涉及人员超数十万。所谓的“查无此人”,曾经并肩奋战的同事,说没就没了。羡慕,是门外汉的眼;真实,是满是裂痕的玻璃心。看到这里,是不是有点胃疼?今天咱就扒一扒央国企铁饭碗里暗搅的那股子辛酸劲儿。

世上本没有真正的铁饭碗,全靠你命硬,熬得久。表面是国企员工人见人羡的小日子,背地里却是“击鼓传花”——谁倒霉,谁就是下一个背锅的。年轻人为KPI奔命,背着报表冲业绩,一张张考核表就像催命符。老同事呢?活活被“优化”,连声响都没有,微信转眼就灰了。外头人还在“哇高福利”“铁饭碗”,自己明白工作,哪有你想的那么稳当。上头喊着“管理层压缩”“降本增效”,全员紧绷着神经,明天谁走人,谁心里都没底。最扎心的是,一不小心你成了部门里的“老年油腻沧桑男”,新招的小鲜肉朝你笑,笑里全是“叔,您怎么还没走?”的潜台词。抓铁有痕,熬到退休,那真是玄幻小说。

让我们撂点实话人到中年,家庭、娃、房贷、车贷,样样绕偏偏单位还给你打响了“降本增效”信号枪。大家原以为“干到老,稳当着”,没曾想工资年年缩水,比去年还紧巴。部门里头那点奖金,都快成“传说故事”,大家都在算计着年底还剩几滴油。有人顶不住,跑路进私企,回头一瞅私企卷得你头昏眼花,累成狗还不如之前;留下来的就只能咬咬牙,天天琢磨着“下次裁撤会不会轮到我?”央国企的稳定,实际上成了无数员工心头最大的不稳定因素。这也难怪,谁身边没有消失的同事?有朋友苦笑,“都别说退休了,能过一年算一年。”饭局里喝酒寒暄,说的都是“身体要紧”,可杯子一碰,大家心里明镜似的拼到拼的是命,是抗压能力。

普通人怎么想?都说铁饭碗好,但只有扎在某行某业,天天被绩效追着打的那伙人,才晓得其中的苦辣酸甜。有哪家父母不说孩子“找个国企,有编制,不操心”?但现实是,成天担惊受怕,曾并肩的搭子今天还在,明天就“优化”跟你说拜拜,讲真——谁能心安理得?

表面上,这稳定的国企日子,看着风平浪静。但“假日都是别人家的,吐槽才是你自己的”。前两年,疫情来了,公司稳得像座铁塔,可猛一反应才发现,“稳”的是高层,底层员工稳个锤子。各种绩效考核、末位淘汰、无休止加班轮番轰炸,领导一声令下,连周末都成了消失的谜。最难捱的,是那种被动的忍让你说想走,是啊——外头私企拼命卷,裁员裁得眼泪汪汪,待遇还起伏不定;你说不走,心里又怕明儿个自己上榜,被召去“谈话”,留给你的选择就是“协商解除”还是“主动内退”。

这里头的“人情世故”,才叫人头大。你跟领导关系铁,关键时候有人兜底;你跟领导不搭边,呵呵,别说晋升,连桌边剩口热饭都不敢保证。这年头,混国企就像下象棋,走错一步,扑通就落马。更尴尬的是,整个行业在搞“年轻化”,给新毕业生铺路搭桥,老员工却一天比一天焦虑。像极了那东北大爷说的“小伙子,看你精神,往前冲别回头,咱们让路了呗!”说得洒脱,心里头不知哭成啥样。

反对声音也有。有人说,央国企再难熬,好歹还有社保、五险一金,不像私企压根儿啥都没有。再有啥变数,活着也能混个温饱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可你要真认同这观点,我劝你也别天真,所谓“退一步”,有时等于被甩出局,从此江湖不再见。

就在大家都快习惯了这种“夹缝求生”的戏码时,2023年,央国企开始史无前例的瘦身——机构大合并、部门大精简、管理层大刀阔斧地砍。你以为铁饭碗真的铁?哼,连锅都给你抡了。有朋友十几年如一日,踏实干事,年底还被通知“协商解决”,原因是“结构调整需要”。还有的老员工,前脚还在带新同事,后脚公司高层“分支机构撤并”,整个团队没了。你以为自己“进可攻退可守”?顺我者昌,不是挺你,是跟着改朝换代的节奏一起“优化”掉罢了。

贷款要还,孩子要养,单位却给你画饼——“要理解公司战略”。说得好听,不外乎让你自己背锅。互联网都流传着“没有一个打工人能躲过绩效的魔咒。”而国企员工的绩效,才叫真正的罗生门末位淘汰制?是啊,说白了就是“低绩效主动自觉离开,高绩效也可能莫名出局”,一切看考核、本事、以及半点运气。

回头细想,这“搞活一池春水”的企业改革,受益的往往是资本、管理层,倒霉的多半是最辛苦那拨人。昨天还在和你称兄道弟的哥们,今天上午突然收拾东西走人,连杯送别的咖啡都没有。还是那句话,今天你还在楼道里活蹦乱跳,明天名单上也许就有你。稳定不是谁都能消受得了的“福报”。

也正是这个时候,矛盾到了顶点想换工作,又怕自己出去“水土不服”;想留,心里却是提心吊胆、一夜白头。你说行吧,为了安稳咬咬牙——可安稳的本质,其实是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,随时都能落下。有人戏谑,“国企是养老的地方,不是养老院。”混着混着,发现真不是。

风口浪尖过去,看着许多朋友表面上“服了”,心里却翻江倒海。单位狠狠搞了一波精简,留了些累死累活的业务骨干,剩下的一个个提心吊胆,连平时的同事群发言都要琢磨半天,生怕哪句不当招了黑。管理层嘴上说“留用优质员工,共谋发展”,背后其实无限度加压,十个指头掰着数,活着的都在瑟瑟发抖。

麻烦接踵而至——新的人事政策忽冷忽热,奖金、福利一言不合就“跳水”。有朋友说,现在“躺平”都不敢,只能强行装作自己很忙;装着装着,真就成空壳子,被“优化”掉了。年轻化一喊,谁都心里悬着条绳,怕自己哪天成了“被提前送走的老家伙”。

更可怕的是,部门之间、同事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。你担心自己的“小灶”,还要提防别人抢饭碗,三个屋子五个人,气氛就能变成“权谋宫斗”。内耗之下,老资历跟新年轻人争位置,什么团队合作、企业文化,统统沦为口号。谁都不傻,心知肚明——风暴眼中心,沦为弃子的概率比中彩票还高。说出来都是人情冷暖,感受下就是“大爷,这年头,稳字都写得越来越难了。”

外头,大家还在重复那个老调“国企多好啊,端着碗不慌不忙。”实际里头乱成一锅粥,大家都在憋着一股劲儿,只是没人敢明说鬓角白了、身体垮了、心气掉了。感觉日子好过,是自欺欺人罢了。

打着灯笼都难找的铁饭碗,还真不是谁都能端住。国企的“幸福安稳”,大多数时候就像东北人调侃的天还没亮,报到册就被人盖章划走了。用不着羡慕人家能熬到退休,谁的拼死一搏不是在打自己的算盘?您说国企再苦再难,外头私企更卷,那也是事实;但“稳定”这俩字,本来就写在沙滩上,涨潮退潮,打一拍照留念意思意思得了。等哪天真轮到自己的名字上了名单,咱也别怨天尤人,毕竟这就是时代的筛子,只不过漏得有点密。啥都不用说,看清楚点人生之路,终究靠自己双脚走,别光想着铁碗不生锈,小心到头来饭没吃着,锅也让人端了。

你真觉得国企铁饭碗还能端一辈子吗?眼看着身边人一个个被“优化”,你还敢拍着胸脯说“稳定第一”?还是该趁早琢磨怎么逆风翻盘、给自己留后路?咱想听听大伙实在话是稳在原地慢慢被挤掉,更有安全感;还是“知难而退”,早点自谋出路才保险?下方评论区比比谁更有见地,今儿个就抛开面子,谁怂谁尴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