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7日,普京签署了第747号法案,明确允许没有国籍或来自其他国家的公民通过签订合同加入俄军,服役时间一直延续到“动员结束或战争结束”为止,战后还会根据情况考虑授予俄罗斯国籍。这个政策被俄国防部称为“武装力量现代化的补充机制”。

有人提到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兵员变得紧缺,不过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。实际上,另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可能是,俄罗斯或许准备迎来一些重大行动,将会做出一些大动作。

先说一下第一个原因,就是兵员变得枯竭。

因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,俄罗斯的军事指挥水平还停留在歌特鲁吉亚战争时期,所以军队遭遇了本不该出现的大规模伤亡。之后虽然情况稳定下来,但持续的损失仍然存在。目前俄罗斯适龄男性比十年前少了23%,到2025年春季,征兵人数达到16万,创下了14年来的新高,但为了达到目标,年纪上限还得提到30岁。

之前,俄军靠“义务兵驻守本土,释放合同兵去前线”来保证战场的运转。但如今,乌东前线每天要损失大约900人,16万春季新兵的储备只能撑大约五个月的缓冲期。而合同兵的储备已经从40万缩减到28万,迫使俄军不得不向朝鲜借用3万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。

相比乌克兰把参军年龄降低到16岁,最高年龄升到80岁,俄罗斯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。不过,为了避免过度消耗人力,造成国家人口结构出现严重的问题,普京决定放宽对外籍士兵的限制。这样做总比动员整整一代16岁的青少年来得更合理一些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外籍士兵的花费其实也比较低。到2025年,俄军的国防预算占GDP的33%,不过阵亡抚恤方面的支出同比竟然上涨了400%。请外籍士兵的话,单兵的成本可以减少62%,而且阵亡后不需要给家属支付抚恤金。

目前俄罗斯这项法案的主要对象是中亚地区的俄语青年。虽然说这些外籍士兵的工资比俄罗斯义务兵略低一些,但这个差距其实并不大,因为实际上他们的工资已经达到了中亚地区人均收入的三倍。

第二个原因是,今天下半年,俄罗斯可能会采取一些重大行动。目前,俄军在乌东地区集结了大约11万士兵,目标是切断乌军的最后补给线。不过,要控制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,必须保持至少3:1的兵力优势,而现在的部队实力刚好够守住防线。美国智库估算,每推进1公里,俄军就要牺牲73名士兵,所以说,目前的兵力显然还不够用。

此外,从俄国防部的内部资料来看,新招募的外籍士兵将主要安排在加里宁格勒和远东边境地区。让来自中亚国家的士兵携带俄制武器在这些地区巡逻,不仅能避免外界认为俄军在不断扩展,还能观察北约的反应会有多敏感。

按照俄罗斯目前士兵的训练速度,大概到十月左右,如果一切顺利,这支部队就能投入到战场上。考虑到之前训练朝鲜士兵所花的精力,俄罗斯对这种事情其实挺得心应手的,更别提这些外籍士兵都能讲俄语,训练的开销还会缩减不少。

看来普京大概也不想再继续无限期地拉锯下去了,他可能打算在今年搞个了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