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扶林:陈晓旭不够漂亮,演技也不够好,但有一点很特殊
陈晓旭,1965年10月29日生在辽宁鞍山,家里挺有艺术范儿的。爸是剧团导演,妈是舞蹈老师,小时候家里老有剧本朗读和跳舞的声音。她从小就爱文学,尤其是《红楼梦》,老捧着书看,跟林黛玉有种莫名的缘分。
她家不算大富大贵,还有过点波折,爸的职业背景让日子不好过,她就变得有点内向,喜欢一个人钻书里。她还特迷芭蕾舞,12岁那年考上了艺术团,可惜因为家庭原因没去成,挺遗憾的。这事儿估计也让她跟林黛玉那种敏感劲儿更靠近了点。
14岁那年,她写了一首诗,叫《我是一朵柳絮》,还被杂志登了。这诗有点忧伤,挺像林黛玉的调调。她那时候就加入了鞍山市话剧团,干点报幕员的活儿,也演点小角色。她性格挺腼腆,上台还有点怵,但特认真,下了不少功夫。爸想让她学京剧,她没啥兴趣,还是更喜欢文学和芭蕾,挺有自己主见的。
1983年,她18岁,从杂志上看到中央电视台要拍《红楼梦》,全国找演员。她对林黛玉那叫一个痴迷,但觉得自己没啥专业底子,心里有点打鼓。当时她在话剧团排戏,忙得不行,男友毕彦君看到了这机会,老劝她试试。
她本来有点犹豫,后来还是写了封自荐信寄出去。信里她把自己对林黛玉的想法写得特详细,还附了张照片,背面抄了那首《我是一朵柳絮》。寄出去后,她也没多想,就接着干活儿,等消息。
没多久,王扶林回了信,让她去北京面试。她没跟话剧团说,自己偷偷跑北京去了。到了那儿,面试的人问了她一大堆《红楼梦》的问题,从人物关系到诗词,她答得头头是道。
面试完,王扶林见了她,觉得她长得不算特别漂亮,演技也没啥特别的,但身上有股特别的气质,就让她进了三个月的培训班。她回鞍山等通知,后来去培训,天天练台词、学形体,还抄黛玉的诗。她那股认真劲儿,最后让王扶林点了头,定了她演林黛玉。
1983年,中央电视台要拍《红楼梦》,导演王扶林压力不小。这可是部大书,观众都盯着呢,他得找对人。林黛玉这角色不好挑,曹雪芹写的她是个病美人,眉眼带愁,身子弱弱的,还得有才情和敏感劲儿。光长得好看不行,得有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味儿。王扶林在全国撒网找演员,收了一堆自荐信,陈晓旭那封算挺显眼的。
王扶林拆开信,看她写得挺用心,照片背面还有首诗。他觉得这女孩儿有点意思,但也没多看好。她来面试时,他见她瘦瘦的,长得清秀,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美女,演技也没啥经验可言。他后来回忆说:“她不够漂亮,演技也不够好,但有种特别的东西。”这话听着挺直白,其实是王扶林的选角思路——他要的气质,不是光靠脸蛋儿和技巧能撑起来的。
面试的时候,陈晓旭答问题答得挺溜,对《红楼梦》研究得透。她那股瘦弱劲儿、眉眼间的忧郁,跟林黛玉还真有点像。王扶林对比了几个候选人,像张静林,演技好,长得也漂亮,可气质太活泼,不够病态。
董智芝呢,又嫌年龄大了点,档期也撞不上。陈晓旭没啥专业背景,但她身上那股天然的味儿,别的演员比不了。王扶林琢磨后说:“我要她这气质,张静林的漂亮我不要。”
培训班三个月,陈晓旭挺拼的。她学琴棋书画,练形体,还老抄《葬花吟》琢磨黛玉的心思。到试镜那天,她穿上戏服,低声念诗,眼里有点泪光。王扶林一看,觉得这女孩儿不用演,就是林黛玉本人。
他拍了板,就定了她。拍戏时,她也特投入,演葬花那场,风吹得她站不稳,她硬是撑着把感情放出来。1987年剧播出后,观众都说她演活了林黛玉,那眼神、那叹息,简直是从书里走出来的。
1987年《红楼梦》播出,陈晓旭火了。她演的林黛玉太深入人心,剧重播了700多回,她成了一代人的“林妹妹”。可她没打算老演戏。1987年,她跟毕彦君结了婚,但一年就散了。1989年,她进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,演了《家春秋》和《黑葡萄》,反响一般。1991年,她干脆退出演艺圈,跑去做广告了。
她先在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干,从基层学起。1996年,她拿自己炒股赚的20多万,开了北京世邦广告公司。她靠“林黛玉”这名头,客户挺信任她。第一个单子是家药厂,150万的合同,她谈下来了,还帮人家扭亏为盈。
后来跟五粮液合作了11年,公司越做越大。到2006年,世邦广告年营业额快2亿了,连着四年拿央视优秀广告公司称号,还得了“中国十佳诚信广告机构”的奖。
事业做得风生水起,她心里却空空的。1999年,她听净空法师讲《无量寿经》,一下就入迷了。她跑新加坡听经,皈依了佛教。之后她公司里老放佛经,办公室门上还贴着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2003年上《艺术人生》,她说想多陪家人、帮别人,过简单点的生活。
2006年,她查出乳腺癌,已经扩散了。她不想动手术,怕影响样貌,就选了保守治疗。她还投了1200万拍《红帮裁缝》,硬撑着干活儿。2007年2月,她在长春出家,法号妙真。她老公郝彤也跟着在深圳出家,法号开诚。5月13日,她在深圳走了,才41岁。追悼会开了两次,北京大观园那场来了400多人。她妹妹接手公司,还拿5000万设了个慈善基金会。
王扶林说陈晓旭不够漂亮,演技也不够好,但她有特别的地方。这“特别”到底是啥?其实就是她跟林黛玉那股子天然的契合。她不是靠美貌,也不是靠演技,而是靠气质抓住了这个角色。她瘦弱的身子、忧郁的眼神,还有对《红楼梦》的痴迷,让她跟林黛玉连上了线。王扶林挑她,不是看她多能演,而是看她多像黛玉。
她后来的路也挺特别。从演员到广告商,再到出家,她没走寻常路。她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,赚了大钱,可没迷失自己,最后还放下来出家。这份从红尘到清净的转变,跟林黛玉那种悲情味儿也有点像。她短暂的41年,活得挺有层次,留下的林黛玉形象没人能超,商业上的成绩也让人服气,出家的选择更让人感慨。
她这辈子,像一阵风,来得轻,去得也快。王扶林那句“有点特别”,还真说对了。她不是最漂亮的,也不是演技最好的,但她就是陈晓旭,谁也代替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