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,快来围观这本古言,我真的要强烈推荐!这本书简直是近几年看过的巅峰之作,看完后我整个人都沉浸在其中,完全走不出来!作者的文笔细腻,剧情跌宕起伏,每个角色都让人又爱又恨。尤其是里面的情感纠葛,写得太揪心了,每一段都能引起共鸣。我看完后缓了好几天,真的太上头了,不看你一定会后悔,赶紧去体验这段动人的故事吧!

《荣谋》 作者:河边的苹果

第一章活着真好

若有来世,愿我们不再相识,你做你的皇帝,我保护我的家人。

——《荣谋》董如意

-

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,整整地下了十天十夜。

前个夜里电闪雷鸣的很是吓人,听说还劈断了董家祠堂的一棵百年老树。

这树断与不断到是无关紧要,要紧的是这百年老树倒下时正巧砸中了董家的祠堂。

董家世代为官,就是改朝换代都没有动摇过董家的根本。

三百年来董家总共出了一百二十一位贡生、八十四位秀才、四十八位举人、十八位进士,其中有十位先后入了翰林,六位进了内阁,一位还当过首辅。

如今的董家分为东西二府,而西府的二老太爷,七十二岁的董长生就曾经入阁做过户部尚书。

董家现今虽不复以往,可在江宁却依旧是无数人仰望、巴结的存在。

谁能料到就这样的一个百年大族,也有祠堂倒塌的一幕。

董如意面带微笑,她就是那个时候醒来的吧!

醒来的她依旧是她,却也不是她了。

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,董如意伸出手接了房檐上滴下的雨水,冰凉的雨水让她打了个寒颤。

她喃喃道:“活着的感觉真好,不......是父亲、母亲、小弟都在的感觉真好。”

初春的风还有点凉,一阵夹杂着雨水的风袭来,房檐上的雨水混着风噼里啪啦地落下一串。

董如意收回手,她双手合并望向远处的天际。

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,如意是真的懂了,也是真的错了。感谢苍天让我重活一世,这一世我不仅要赎上一世的罪过,还要为疼爱我的家人谋一世的荣华。”

楼梯处传来地板咯吱咯吱的响声。

董如意垂下手,却依旧看向远方,只是不再言语。

开小差回来的钱妈妈见到绣楼的窗户被打开,大小姐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口,她吓得脸色发白,她丢了手里拿着的东西,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了董如意身边。

“我的大小姐,你就不能好好的待着,你这好不容易保住的小命就不怕丢在那荷花池中?”

钱妈妈一手拉着董如意的胳膊,一手去拉被推开了的窗户。

只听碰的一声,窗户关上,窗框连同整个绣楼都仿佛颤了一颤。

董如意没有作声,她记忆中可是没有钱妈妈这人的。

她从记事起他们一家就住在京兆的大学士府里。

她不记得在江宁董家的生活,也不记得在江宁陈家生活过,而她的身边除了乳母周妈妈外,也再没有过其她妈妈。

她生病的这些日子,除了母亲,便是周妈妈不眠不休的照顾她。

她是醒了,可周妈妈因身体不支病倒了。

母亲怕她大病初愈再被过了病气,这才让周妈妈休息几日,让钱妈妈临时顶了周妈妈的位置。

母亲这两日很累,周妈妈病后母亲不放心钱妈妈,就要时常过来。

可是家中病的除了周妈妈,还有父亲。

母亲不仅要看顾她,还要照顾父亲。

想到父亲,董如意的心疼了几分。

西董二老爷的嫡长子,那个宠她宠到骨子里,为了她甚至可以毁掉仕途、饮下毒酒的父亲。

董如意按住胸口,好在她回来了,回到她三岁出痘的那年,她发誓这一世没有人能再伤害他们。

至于眼前这个......

董如意的余光看向钱妈妈,从这个人的言语不难猜出她是董冯氏的人。

董冯氏是她父亲的继母,看来她父亲、母亲在董家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
她得先弄走这个钱妈妈,再弄清他们家在董家的处境,一个下人都胆敢如此,可见他们家处境堪忧。

缓过劲来的钱妈妈一屁股坐在了董如意身边,她看向一动不动的董如意,重重地呼了口气:“我真是糊涂了,我跟你个三岁娃娃有什么好说的!”

她站起身,去捡刚刚扔在地上的花样子,只是嘴里还嘟囔着:“就你这模样,估摸就是掉下去淹死,也不会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。”

董如意从醒来就一直这样,除了董陈氏和周妈妈外,她几乎不理睬任何人,也不和任何人多说一句,更不愿踏出这里一步。

董如意醒来,她有许多事要想,好在她很喜欢这里,她从下人口中得知这绣楼是母亲出嫁前的绣房。

这里很是清静,窗户下面是一大片荷花池,荷花池里还养了锦鲤,从这处窗望去,不仅能看到府内,还能看到府外一望无际的稻田地和丁点大的人家。

她记忆中父亲的老家就在江宁,这里有董家上千亩的田和地。

董家的祖宅、祠堂、祖坟、族学也都在这里,这里是董家的根本,而他们这一支的老祖宗就是前朝那个入了内阁当了首辅的董先之。

董家的子弟要么考取功名,要么为董家打理生意,除了外地经商的,其他全都要住在董家,他们只能为董家而活。

好在董家老宅很大,每年都在扩建,住的地方不愁。

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的,就像他们家......

但凡在朝中为官的都可以开府单过。

只是她父亲此刻还未当官,父亲前些日子才刚刚考了乡试。算算日子,父亲这次应该是考中了的。

董如意嘴角微微翘起,心道:“不知道报喜的官差是要去董家报喜,还是要来陈家报喜呢?”

“如姐在高兴什么?”一个温柔的声音从楼梯处传来。

董如意转过头,她一眼就看到站在绣楼楼梯口处的母亲,在这个绣楼里也只有母亲上楼梯是没有声音的。

董如意甜甜一笑,“娘亲,爹爹的病好了吗?爹爹把如姐的娘亲抢跑了。”她说着张开双臂。

董陈氏赶忙快走两步,她一把抱起董如意,把她亲昵的放在膝上,然后摸了摸董如意的额头,“如姐的小嘴就是甜,娘亲何时变成如姐的了?”

董如意回手抱住董陈氏,熟悉的感觉恍如隔世。

董如意心中苦笑,“可不就是隔世了吗?”

她低声道:“娘亲是如姐的,也是爹爹的,还是弟弟的。”

第二章上门女婿

董陈氏听得心里热乎乎的。

“真是娘的乖女儿,你爹爹淋了雨,虽有些咳嗽却已无大碍。只是你大病初愈,要等他病好透才能过来看你。好了,现在告诉娘亲,你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?”

董如意抬起趴在董陈氏怀中的小脸,“要是能去外面的水塘玩,女儿就更好了。”

董陈氏脸色一变,“告诉娘亲,你是怎么知道这外面有处水塘的?”

董如意转头看向钱妈妈。

钱妈妈此刻也看向了董如意,她目漏凶光,攥着拳头警告之意不予言表。

吴妈妈轻轻地走了上来,最后的两节楼梯依旧发出咯吱的响声。

钱妈妈听到声音猛的一惊,然后恢复常态,只是她刚刚的模样,依旧落在了董如意的眼中。

董陈氏哄道:“如姐乖,你要是告诉娘亲,等天气暖和了娘亲就带你去水塘中间的亭子里喂锦鲤。”

董如意高兴的对上董陈氏的明子,“真的?”

董陈氏有些好笑,她点头道:“当然是真的了,娘亲何时骗过你?”

董如意在董陈氏身上转了个身。

她爬到榻上,然后起身走到窗口,她有步骤的拿开窗栓,推开窗,然后指着下面高兴道:“娘亲,您看这不就是水塘?”

董陈氏吓得魂都要飞了。

她拉着董如意的另外一只小手,“告诉娘亲,这是谁教你的?”

要知道这绣楼的窗栓可是有好几道的。

董如意的笑容更加灿烂了,她自豪道:“这是如姐自己琢磨的。”

董如意的话董陈氏哪里会信,她转头瞪向钱妈妈咬牙切齿。

“你竟然撺掇姐儿琢磨这个?你到底安的什么心?”最后的一句董陈氏几乎是喊出来的。

钱妈妈低着头,狡辩道:“奴婢没有教过大小姐,还望三奶奶明鉴。”

钱妈妈虽在解释,可那字里行间显然是不把董陈氏放在眼里的。

董如意又钻进了董陈氏的怀中。

董陈氏以为自己的声音吓到了孩子,赶忙抱好,轻声安抚:“如姐不怕,娘亲没有凶你。”

董陈氏盯着钱妈妈,“今个的事,你还是去同三爷解释吧!吴妈妈,绑了她送去前面。”

她不想多问,也不想知道真相,因为不管真相如何,她三岁的女儿都在这刁奴眼皮子底下学会了开窗。

一炷香的时间,钱妈妈教唆董如意开绣楼窗户的事就传遍了整个陈家。

陈夫人坐在偏厅内,小口地饮着茶,“这事就交给姑爷好了。”

这里虽然是陈家,但钱妈妈是董家的人,这事交给董文德好过交给陈家人处理。

董文德听闻后直接赶到了偏厅,他当着陈夫人的面,上去就踹了钱妈妈一脚。

“吴妈妈,把这个刁奴送回董家,你当着母亲的面,把如姐的话说给她听,再替我问问,她为何就这么容不下我三房的人?是不是我三房的人都死光了她才满意?要真是这样,我干脆做陈家的上门女婿算了,也正好把这嫡长子的位置让给她亲生的。哈……她这些年日夜惦记的不就是这个......”

吴妈妈惊地张大了嘴巴,她看着董文德呆立当场。要知道她可是小姐的陪嫁妈妈,她怎好去董家同董家的管家夫人说这些。

别说吴妈妈惊了,此刻就连这满屋子的人全都惊了。

上门女婿这样的话,董三爷怎就轻而易举地说出来了?

再说你董三爷想做陈家的上门女婿,这是你想就能做的吗?

这也要陈家人答应才行啊!

要知道陈家可是嫡子、庶子好几个呢!

行,就算是陈家同意了,可陈家同意你董三爷就真能成上门女婿了吗?

要知道上门女婿那可是不能参加科举的,你董三爷刚刚考完的乡试,又算做怎么一回事?

这事要是传了出去,别说江宁府,估计就连圣上都会八卦的问上一问,你一个上门女婿是怎么考的秀才功名?

更别说董文德还是董家人,董家如今就有好几个在朝为官的。

难道让董家说:“董家的继室夫人容不下前个夫人生的嫡长子?”

这话一出,董家二老爷的官路也就到头了。

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如果连家都管不好,还治什么国?

这样的罪名就董家这样的大世家,那也是担不起的。要知道朝廷的御史、言官可不是吃闲饭的。

董文德看着吴妈妈:“怎么你不敢?”

吴妈妈躬身道:“三爷,奴婢不敢说啊!”

董文德气得不行,“走,爷亲自回趟董家。”

钱妈妈挣扎地发出呜呜的声音。

董文德出了陈家,陈夫人还处于震惊当中。

她怎么都闹不明白,女婿竟然能说了入赘这样的话,好歹他也是从小饱读诗书的,如今气的竟连祖宗都不要了,这董家是把女儿、女婿欺负到什么份上了?

董文德上了马车便喊:“赶得快些,我们今日还要回来呢!”

前后两辆马车飞快地驶向了董家。

前面马车里坐的是董文德,马车中时不时还会传出咳嗽的声音。

后面的马车是吴妈妈坐的,同坐的还有另外两个婆子和被绑的钱妈妈。

吴妈妈靠在车厢边上,她看着钱妈妈也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
一行人进了董家,就直奔董家的上院,董老太爷住的地方。

而此时的二夫人,才吃了药睡下。

***

十几天前

三年一次的乡试就要到了,董陈氏送走了要去赶考的董文德。

董文德字贤清,西董二房的嫡长子。

冬季入春的时候是小孩子最容易出痘的季节,董文德走了没有几日,董世杰就出了痘。

董世杰是个有福气的,他吃了秦大夫开的药,两日便有了起色,董陈氏不放心儿子便亲自照顾他。

董如意从小就聪明,不会走路便会开口说话,董文德很是宠她,都说君子抱孙不抱子,她却是在董文德怀里长大的小姐。

董文德原打算让她随了董家女儿的排字“舒”,可董二夫人不同意,说是捡来的孩子不能和董家的正出小姐一样。

董文德听后,冷笑了两声:“如果日子过的不如意,又何谈舒心,咱们家的姐儿,以后就叫如意好了。”

第三章董家规矩

董二夫人得知后,气得砸了杯子,她彰显大度的赏了钱妈妈过去。她就想看看,一个捡来的孩子能被他们夫妻宠多久。

董如意满月的时候,董陈氏被诊断出了喜脉。

董文德更是高兴了,直说是董如意给他带来的福气。

等董世杰出生,董陈氏一胎得男,董文德里子、面子都有了。他给儿子起名叫如杰,小名如哥,自此董如意更受宠了。

到董如杰上族谱的时候,族里人发话了,这一辈的董家男子排名为“世”,为何到了他董文德的儿子便要成“如”,族里的人直接去找了董文德。

董文德就一句话,只要二夫人同意如哥排“世”字,他没意见。

族人哪里还不明白,他们越过了董二老爷董盛兴,直接找到了董二老太爷董长生那里。

董二老太爷当着族人的面说:“董文德是二房的长子嫡孙,他的长子董世杰亦是如此。”

就这样董如杰变成了董世杰,而董二夫人吃了个哑巴亏。

董如意从小受宠,这会子见不到董陈氏,便闹了起来,闹得狠了董陈氏也只能两边跑。

董陈氏好不容易熬到儿子好了,可女儿又病了。

董陈氏请了大夫,董家的大夫说是入春着了风寒。

董陈氏以为是这几天照顾董世杰而疏忽了董如意,就同周妈妈一起照看。

谁料连着几天还不见好,吴妈妈开始有些担心了,试探着说:“不会也是出了痘吧?”

董陈氏吓了一跳,赶忙又请了董家的大夫,大夫看过依然说是得了风寒,并且让他们检查一下,看看是否身上有要出痘疮、疹子的迹象。

在董陈氏的注视下,吴妈妈和周妈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,结果一切如常,董如意白白净净的身上什么都没有。

董陈氏放下心来,想着等天放晴了,再去请镇上的大夫过来瞧瞧。

又过了两天,董如意发起了高烧,董陈氏和周妈妈急得团团转,周妈妈一个眼尖,看到董如意鬓角里起了痘,她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,颤抖地说:“是生痘......”

董陈氏抱起董如意就开始翻找,最后还是周妈妈用颤抖的手剥开了董如意的头发。

董世杰刚刚出完痘,痘疮对于三房的人来说都太熟悉了。

董陈氏赶忙吩咐:“快把如哥吃剩下的药煎给姐儿,快......”

周妈妈起身就要往外跑,吴妈妈见了一把拦下,“让迎春去,大小姐要是醒来有可能会找你。”

周妈妈是董如意的乳母,和董如意的感情自然非常人能比,她感激地看向迎春。

迎春道:“周妈妈放心,少爷的药也是奴婢煎的。”

董陈氏看着董如意,紧张道:“迎春,药要偷偷地煎,别让人知道了。”

迎春应是,去了小厨房。

董陈氏、吴妈妈、周妈妈守了董如意一天一夜,董如意吃了药,烧虽然是退了,但是人依旧昏迷不醒。

董陈氏实在没了办法,只好让人冒雨再去请大夫。

大夫前脚进了西府,还没出三房,董家的各房就都知道了,就连东府那边都知道西府三爷房里又有人病了。

董陈氏不仅要应付前来探望打探的人,还要照顾昏迷不醒的董如意。

纸包不住火,董如意生痘昏迷不醒的事到底还是传了出去。

董家二夫人得知后,让桂姨娘亲自送董如意去庄子上住。

要知道别说是昏迷不醒的孩子,就是没有生病的小姐少爷,要是这个年纪去了庄子,那也是活不下去的。

董陈氏自然是不同意的,守着门任谁也不许进屋。

周妈妈抱着董如意坐在床上,更是寸步不离,生怕别人把董如意抱走。

桂姨娘行了半礼,“奴婢今日过来全是二夫人的意思,三奶奶闹成这样,又是何苦?如今二夫人行的是董家的规矩,这事就是闹开了,不也是三奶奶没脸?”

董陈氏虽然看着柔柔弱弱的,但是她从小跟着祖父读书,但凡读书人身上有的脾性,不管是好的,还是坏的她全都有。

董陈氏道:“今日就是我一头撞死在董家,也不会让人带走我的女儿。桂姨娘应该知道生痘是见不得风的,更何况现在外面还在下雨,这要是着了风寒,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。母亲天天拜佛,就算不是菩萨心肠,也不该送我的女儿去死,这事您容我亲自去问问母亲。”

董陈氏停顿一下又道:“桂姨娘要是怕被母亲怪罪与我同去便是。”

桂姨娘看了董陈氏一眼,只让身边的小丫头去回二夫人,她则是打着伞回了自己的院子,她可不想介入二夫人和三房之间的事。

三爷自从成年回府后,三房和二夫人的明争暗斗就从没停过,更何况老爷的态度不明。

董陈氏让吴妈妈留下看着,这才穿了斗笠,由身边的迎春打了伞去了二夫人的秋香园。

董陈氏刚刚进到外屋,斗笠还没有脱下,就听到内堂二夫人义正言辞的说:“官宦人家忌讳孩子夭折在家中,尤其是迎痘娘娘昏迷不醒的,这样的孩子那就是天大的不吉利,是必须要送走的。”

“母亲说的在理。”

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,董陈氏一听便知这人是八弟妹薛氏。

此时屋内不仅只坐着二夫人,还坐着八爷的夫人董薛氏和十爷的夫人董徐氏。

董文昌,表字仁贵,在董家排行第八,是二夫人的长子,其妻薛氏;董文仪,表字允礼,在董家排行第十,是二夫人的次子,其妻徐氏。

二夫人董冯氏是二老爷董盛兴的继室夫人,董盛兴的嫡妻大董陈氏才是董文德的生母。

董二夫人继续道:“不是我心狠,别说这如姐不是咱董家的姑娘,就算是董家的亲骨肉,昏迷到这种程度那也是要送走的,毕竟这规矩就是规矩,没有了规矩,董家也就不是董家了。”

董陈氏听到这儿哪里还不明白,这显然就是说给她听的。

不说其他,这西府如今是二夫人当家,这秋香园又是二夫人的院子,她进来她们岂会不知?

第四章不堪回首

董陈氏一边听着屋内的对话,一边脱下了斗笠。

她二话没说,也没有进去里屋,径直的出了屋子。

迎春见状赶忙追了出去。她跟身后的小丫头说道:“你回三房把这边的事和吴妈妈说了,让吴妈妈派人去请三爷回来。”

迎春见小丫头跑了,这才劝道:“三奶奶......您这样出去会淋到雨的,要是让三爷知道,还指不定怎么心疼怎么闹呢!”

隔壁耳房的大丫鬟听到‘三爷’二字时,赶忙使了个眼色。

一个二等的丫鬟立刻拿了伞走了出去,还有一个则是去里屋禀告。

董陈氏就这样地走去了廊下的庭院里,那处位置正好对着屋内的窗户,只要有人推开窗就能立刻看见她。

董陈氏道:“你站远点,还有你。”然后就直挺挺地站在了雨里。

春季的雨非常凉,更何况这还是春日里的第一场雨。

董陈氏感觉这雨水冷得直接冻到了骨头里,她的身体慢慢得变冷。

迎春打着伞,急得不行,“三奶奶,这才刚入春,这要是着了凉,那可是要做病的,您可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!”

董陈氏一把推开了迎春,大声说道:“董家规矩是大,可是规矩再大还能大过人命去?如果母亲只是想要一条命,那请您放过我女儿,我的命给你。好歹我不是孤儿,就算死了也会有人替我讨回公道。”

屋内的二夫人听到丫头的禀告,气得浑身发抖,此刻又听到董陈氏地喊话,气得直接背过了气。

吕妈妈和董薛氏二人又是给她拍背,又是按人中的,这才让她缓过气来。

董二夫人声音颤抖,指着窗的方向,咬牙道:“她这不是在威胁我,她这是在威胁董家,她竟然敢用一个捡来的丫头威胁董家,真是岂有此理。”

董陈氏出身说不好是高是低,陈家很少有人在朝为官,但是多数在朝为官的人都做过陈家人的学生。

陈家子弟遍布天下,他们以育人为本,可不是谁人都能欺负到头上的。

陈家全族都是秀才,如若考不中秀才,那是不能进陈家祖坟的。

如今别说陈家的男人如何的学富五车,就连陈家的女人,那都是通古今的。

陈家人并非是考不上举人,他们是不愿入朝为官故而不考。

要说为官,陈家祖上也有当官的,只不过他们是在詹事府任职,教的是皇子、做的是帝师。

陈家总共出现过七位帝师,要说董家老太爷门生遍布天下,那么陈家老太爷就是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大儒、心目中的圣人。

这要是谁人不把陈家放在眼里,哼哼哼……自己想结果去吧!

书呆子逼急了,他们可是什么都敢写的。

董徐氏道:“这三嫂也太不把母亲放在眼里了,母亲就让她淋死算了。”

董薛氏听了,打趣道:“弟妹恐怕还不知这陈氏娘家是谁人吧?这陈家可不是好惹的人家。”

董徐氏年纪小,今年过完年才嫁入董家,她知道董文德不是二夫人亲生的,所以并没有仔细打听他岳家的来历,只知道陈家不是官宦人家。

董二夫人听到董薛氏这话,想想这几年董文德干的那些事,她是真心地想让三房一家都下地狱。

董盛兴的嫡妻大董陈氏,在董文德三岁那年病死了。

要说陈家儿郎厉害,就连女子同样厉害。

大董陈氏病死之前留有遗言,她要把董文德送到陈家由她父亲亲自教养,并且给董文德订了她胞弟的长女。

这些要求对于任何一家,那都是不合理的要求,更何况是董家这样的人家。

可是董盛兴竟然全都答应了。

他不但把嫡长子送到了陈家,还为其夫人守孝一年。虽然第二年刚到,他就迫不及待的娶了继室,但总归是守了一年,而董文德也是长大行了冠礼才回的董家。

董薛氏是羡慕董陈氏的,只有董三爷那样护着的人,才敢在董家嚣张至此。

董薛氏不漏声色地劝道:“母亲可别因为别人气坏了身子,三哥从小不在您身边长大,他的夫人又怎么会设身处地的为您着想。可是咱们也不能真的让三嫂死在这里,三嫂的娘家可是一家子的书呆子,那一个个都是宁折不弯的主。”

董二夫人只要一想到陈家的那群人就头疼。

二老爷对陈家很是忍让,对董文德也很不一样。要说老爷宠爱疼惜三爷,他对三爷的事从来都不过问,可以说是不闻不问。

如果说老爷不在意三爷,那么三爷住在陈家的这些年,老爷又从来没有少了他的吃穿用度。

只是每次提起三爷,老爷都像是一口痰卡在喉咙上,上不去也下不来。

董三爷回到董家五年,这五年二夫人自认为就没消停过。

第一年董陈氏按照新媳妇的规矩来给她晨昏定省,新媳妇进门她难免会挑些错处说教一下,她当时也只是稍微的借题发挥了一下,结果就闹得董三爷打了她院子的人。

还闹到了族里,说她没事故意找他这个嫡长子的麻烦,说她看不得他这个嫡长子在她眼皮子底下过得好,便拿她妻子出气。

她被二老爷不由分说的数落了一顿,这是他们夫妻成亲以来头一次吵架,从此她便免了董陈氏的晨昏定省。

第二年董家的诗会出了事。

董家每三年都会以赏花为名开一次诗会,为的就是收揽江南的才子,而江南的才子们也愿意通过这样的诗会攀上董家,为日后的仕途铺平道路。

董文德和董陈氏从小养在陈家,不愿与他们这群只为功名的人为伍,所以董文德是从来不参加这样的聚会的。

谁料这一年他却是参加了,他不但自己参加了,他还带了女扮男装的董陈氏一起参加了。

结果你赢了也就赢了,悄悄离开也就是了。

谁料人家三爷最后还来了一句,“就你们这样的人去当官,那就是去危害朝廷,朝廷官员要都如尔等,那满天下的妇人都能入朝为官了。”
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