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工人的午饭革命:你还在为每天吃什么发愁吗?
你肯定也刷到过那些让人吃不下饭的新闻吧?新加坡那个网红餐厅“云海肴”,60多名字节跳动员工吃完直接躺进救护车,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2000倍,现场蟑螂满地爬。甘肃天水幼儿园更离谱,为了食物颜色好看,竟往孩子点心加工业彩绘颜料,导致233名儿童血铅异常。检测发现玉米卷肠包包铅含量超国标2680倍。这些事让人心里发毛,手里的外卖突然就不香了。
云海肴事件
于是越来越多人默默拎起了便当盒。2020年青岛复工第一天,79%的打工人饭点掀开的是自家饭盒4。这趋势不是一阵风,美柚平台数据看得清楚——疫情后饭盒销量直接冲上生活用品类第一,占比23%。自带午饭,从“抠门”变成了“聪明活法”。
为什么饭盒突然成了职场标配?
第一,钱包吃不消了。一份普通工作餐现在没个20-25元根本拿不下。年轻人工资单还没焐热,房贷车贷已经等在门口排队了。带饭?一个月能省出半平米房贷,搁谁不心动。
第二,健康红灯亮得刺眼。我认识个老赵,糖尿病缠身十几年,每天午饭前先吞一把药片,再打开老婆做的控糖餐。像他这样被慢性病逼着自己带饭的不少。孕妇更金贵,家属恨不得请营养师量身定制餐单,水果配菜码得整整齐齐。身体比钱金贵,饭盒成了刚需。
第三,吃饭环境真不一样了。想想十几年前打工仔标配:塑料桶加凉席,厨房?厕所边上搭个灶凑合吧。现在租房带独立厨房早不是稀罕事。更关键是家庭迁移模式变了——拖家带口进城成了常态。2020年那会儿青岛复工群里,小年轻晒“馒头配香肠”心酸得很,可转眼厨神们就亮出红烧排骨配三色时蔬,饭盒里飘出的全是家的味道。
饭盒突然成了职场标配
这股自带午饭的风潮正悄悄重塑市场
保温饭盒市场像坐了火箭,从2021年60亿一路飙到今年预计的175亿。办公室里的微波炉战争却愈演愈烈——十二点一到,热饭队伍能从茶水间排到财务室。有厂家嗅到商机,迷你加热盒开始冒头,专治“热饭难”。
自带午饭的风潮正悄悄重塑市场
更酷的技术藏在实验室里。听说有团队死磕“瞬冷锁鲜”,想把刚出锅的青菜两分钟内压到4℃,口感犹如现炒。免冲洗纳米饭盒、能进微波炉的不锈钢内胆、自热饭盒... 这些新奇玩意儿都在排队进场。
日本人餐桌上有41%是米饭,中国人午餐点外卖的72.6%选一人食。当饭盒遇上独食文化,商机比我们想的野。杭州有创业公司专做“一人份料理包”,酸菜鱼、番茄牛腩分装得刚好塞进便当格,上线三个月卖出百万份。
午饭饭盒市场
中午打开饭盒的“咔嚓”声,正成为打工人的新白噪音。这声音背后,是活着,而不只是为了吃饭。
好了,就说这么多,我说清楚了没有?